《都挺好》大结局:那些被原生家庭深深伤害的女孩,要如何逃离?
最近大热的家庭伦理剧《都挺好》在昨晚迎来了大结局,虽然大结局有强行洗白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重男轻女”“妈宝男”“啃老族”“倚老卖老”“新时代女性”等各种社会高频词都进行了输出,且一个比一个扎心。
《都挺好》的背后,是剧中的每个人物,除了苏明玉,都不好。有人说这部剧之所以成为爆款,是因为它拍出了许多家庭遇到过的阴暗与偏见,也有人说,这完全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时间#心疼明玉#被频频送上热搜。
重男轻女的苏母、懦弱的苏父、有些“愚孝”的大哥、啃老的二哥以及最不受重视却事事兜底的小妹,五个性格特点鲜明的角色,开启了这段“都挺好”的故事,各自的性格缺陷也直接导致了矛盾的发生。
今天阿信就来从家庭的角度谈谈苏家教育的两个最大败笔。
溺爱和偏心
最主要的矛盾始于苏母对儿子和女儿态度的天壤之别。
对儿子,随随便便拿出2000块让儿子旅游,却不愿意花钱让上高三的女儿上辅导班;为了给大儿子出国、二儿子结婚,先后卖了两间房,却没有钱给女儿上大学。
不仅如此,在二儿子结婚之后,苏母每月还补贴二儿子家里,可以说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无微不至;对女儿,她却说“只负责把女儿养到18岁,其他的不管”。
苏父苏母对三个孩子是赤裸裸的偏心。
可是这样的偏心下,真的会有胜利者吗?
和苏明玉这个备受冷落的孩子相比,苏明成这个被父母宠坏的孩子,过的好些吗?是的,但过的好只是在苏母活着的时候。
苏母去世后,一切都变了。
苏明成在苏母的溺爱中,变成了巨婴,依附苏母生活,没有一点过日子的能力。
明成上班后虽然赚的多,但花的也多,而且时不时要苏母补贴,工作结婚多年,没有什么积蓄,当苏母去世后,资金日益紧张,卖车借钱去投资,而且是没有风险评估的投资。
所以,苏明成说“妈走了,我成了废物”,也的确说出了实情。
在罗恩·利伯的《反溺爱》中,就明确指出“宠坏绝对是家长造成的”。而且,列出了被宠坏的孩子身上四个主要的共同点(也许它们并不一定同时出现),这四点我们都可以在苏明成身上找到:
很少分担家务或其他责任
没有太多行为与作息规范
父母或其他人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与协助
拥有很多个人物品
本该属于明成的家务甚至他自己的应该完成的工作都被迫转移到明玉身上,而苏母的放纵让明成的行为随心所欲,而他在家庭中获得关注和金钱也是最多的。
古语说的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那什么才是真正对孩子的爱?反正溺爱肯定不是。
父母的溺爱会妨碍孩子正常发展,而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出了问题时,是孩子学坏了,而完全意识不到是自己的过失。
无法否认苏妈对明成的爱,甚至她对明玉也可能是爱的。只是这份爱代价太大。
在小说中,苏明成最后背负了大量的债务,没有责任,也没有担当,妻子朱丽才会与他离婚,一个好好的家,就这么散了。
换句话说,苏明成的命运,早在一开始便被苏母的溺爱和偏心写好了。
毫无基本理财概念
苏家除了对儿子的溺爱和偏心外,还有一点致命的缺陷,就是全家人都毫无基本的理财知识。
在剧中,唯一可以看到苏母理财的方式就是节俭,而苏父也没有什么财商,买理财产品上当受骗,然后就要跳楼寻死觅活。
这个场景,也许很多人并不陌生,在中国,不仅很多孩子没有接受财商教育,甚至很多父母也没有基本的财商知识。
苏父没有、苏母没有,很不幸苏家的两个儿子也没有。
理财的基本原则第一条便是:一定要量入为出。
然而,苏家的老大老二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反面教材。
苏明成属于过度消费,苏明哲虽然没有这样,但是为了撑起大哥的面子,他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
比如请求妻子隐瞒自己失业的事情,在妹妹面前吹牛说想再买一套房子。
逞强承诺把爸爸接到美国,却没能力赡养他。最后妻子因为家庭拮据发脾气,才暂时作罢。
后来在妹妹明玉的暗中帮助下,他回国发展。
结果一回来就吹嘘自己的新工资,夸下海口给爸爸买三室一厅,结果两室一厅的首付都拿不了,妻子和宝宝的生活质量也大大下降。
量入为出,看似像理财的原则,更是生活的准则。
理财,就是理生活。
相对这点,苏明玉就好了很多,上天在给了她一个苏妈的同时,也打包送给她一个老蒙。
老蒙可以说是改变明玉的贵人。没有他,明玉也许过的不会太差,但会比现在艰难的多。
老蒙是全剧中情商、智商、财商完全爆表的一个存在。
比如,当明玉说自己打工每个月攒2000块钱,就可以在很多年之后攒够30万出国读书。
老蒙则告诉她:
你一个月攒2000块,毕业后只能继续攒钱,打工一个月只能攒3000多块,那也得攒个10年以上是不是?
你省吃俭用10年,就是为了10年以后继续做个穷学生吗?
就算你努力10年,出国留学,你回来之后能过上你所谓的“好日子”吗?
而我手下的销售,干得好的,半年的提成就有30万。
所以,小姑娘,赚钱靠的是脑子!
不经过量化计算过的努力,其实有时候是毫无意义。
可是,更可怕的是,陷入穷人的思维,虽然量化,也是走上那条最慢的车道。
《在百万富翁快车道》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通往财富和财务自由有一条隐秘的道路,你可以在这条道路上以极快的速度积累财富,在年少时就得到想要的生活,而不用等到暮气沉沉。你可以脱离平庸,过上富足的生活,甚至提前40年退休,令人羡慕。可悲的是,你却没有发现这条捷径,而是在一条通往平庸的拥堵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条路是为沉睡中的人们量身打造的财务策略。你虽付出了很多努力,却牺牲掉自己远大的梦想,去满足那些令人麻木的奢望。
所以,在冲刺之前,请看清赛道。
全剧中,最令人佩服的人就是老蒙了。老蒙具有有钱人的思维。从剧中苏明玉口中对老蒙的描述,可以看出老蒙不仅眼光毒辣、看人准、看事准,而且心地很好。
更可贵的是,在关键的时候靠得住,拎的清。
比如,让钱归钱,感情归感情。
在肃清公司内斗之后,老蒙明确的提出让明玉去武汉做区域的总经理,并给出了10%的干股。
感情上,他信任明玉,让她去做“一方诸侯”。钱上也是清清楚楚,10%的干股,在剧中老蒙已经开始为上市做准备,试想上市成功后,苏明玉的身家…….
也许,上天对明玉最好的事情是为他送来了老蒙,老蒙不仅教会了她职业技能、有钱人的思维,更让她学会了如何划分边界。
生活欠你的,自己找回来
抛开剧中明玉所受到那些区别对待,因为这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家境、户口、相貌、性格...我们会因为很多原因,导致自己得不到所谓的“公平对待”,但这却不应该成为失败的理由。
就像《老友记》当中哥哥罗斯和妹妹莫妮卡所经历的一样,父母把所有的宠爱与理解都给了罗斯,而莫妮卡却始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但她却说:
“我们本就一无所有,只是别人在这基础上给了我们不同的东西。你认为它们影响到了生活,实际上生活还是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成功与否,在于选择。
回到现实当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为了失败找各种借口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总是抱怨自己挣得少,攒不下钱的人,是不是依旧消沉工作,过度消费。之后,将所有的失败都要归罪于自己“可怜的工资”。
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就如同与《都挺好》一起火起来的那句话:生活欠你的,要自己找回来。
我们或许因为身世、因为其他客观的原因,导致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对于未来的选择,却永远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很多人都觉得《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和明玉像,阿信并不这么认为。明玉永远不会成为樊胜美,因为明玉比樊胜美勇敢,而且明玉比樊胜美更加坦诚、更加努力,更加一往无前。
樊胜美她抱怨着兄长的贪婪,母亲的自私,却一直懦弱的不敢和家庭决裂,也不够有主见。
她蜗居在群租房里,还要拿微薄的工资来补贴家人;
当家人不可依赖,她就把目光投向了男人,希望靠婚姻来改变命运,成为别人眼中的捞女。
同样是抓了一手烂牌,樊胜美会抱怨上天不公,苏明玉则会逆风翻盘。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那样: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不幸福的孩子,成长之路走起来更艰苦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不可改变。
而独立则是他们和原生家庭割裂最大的底气。
就像苏明玉那样,努力工作,赚得足够的钱,有了独立的资本和筹码,尽可能活得体面和有尊严。
所以,别让所谓的偏见和区别,影响到我们对于自己价值的定义,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结果,但关键的是,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那条路,那条通往成功的路。
最后仍希望,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每一个孩子都备受宠爱,快乐长大。
相关书籍推荐
《反溺爱》
[美]罗恩·利伯 著丨2019.2
购书详情,请点击“书封”
《百万富翁快车道》
[美] MJ. 德马科 著 | 2017.5
购书详情,请点击“书封”
近期好文推荐
-End-
编辑:Yoyo 责编:YQ
2019.3.26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欢迎关注「中信出版集团」公众号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